![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︰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1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79/99/0010799954.jpg&v=5ba5c27c&w=348&h=348) |
售價:300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addons.books.com.tw/G/books2006/images/cart01.gif)
|
包含更進一步圖文資訊的介紹!點擊圖片或文字可以進到更詳細購物推薦網站~下面是整理過的資料;有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︰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與其他類似值得參考的商品清單.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︰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該商品熱烈銷售中~ 避免向隅,欲購從速~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︰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數量有限,售完為止!限量是殘酷的,不要猶豫入手要快~OSCAR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;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.
|
|
當今網購市場很競爭,各大購物網為求好業績無所不用其極,殺價毫不手軟。JIM也嘗試積極推荐,並介紹我該商品優缺點。還有去各大拍賣網站RUTEN露天、YAHOO拍賣收集商品資料!最近我也在找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︰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的相關資訊~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︰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數量有限,售完為止!限量是殘酷的,不要猶豫入手要快~
|
內容簡介你是發自內心做好事,還是為了符合期待或避免尷尬?你是真心不騙,或者只是缺少機會又怕被逮到?好人與壞人並非絕對,真實品格往往跟不上理想道德!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人來人往的購物商場,老人突然心臟病發倒地,周圍的人視若無睹,醫護趕到時已無力回天;兩歲女孩被貨車撞成重傷,至少十八名過路者棄她於不顧,導致她後來又被卡車輾過。 上述案例真實發生。怎麼會這樣?好人在哪裡?那些人怎麼會這麼冷血?這就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。 作者以哲學辯證方式,引領讀者思考品格是什麼,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展好的品格。書中藉由大量心理學實驗,呈現人類為善做惡背後的動機︰同理心被激發、道德提示、迷人香氣、甚或只是剛從廁所走出來,都會讓我們更願意做好事;權威者施壓、旁觀者效應,或者只要報酬比風險大、看起來不會被逮到,我們可能就會做出可怕的事。 我們對自己與他人的品格想像經常是錯的,本書將帶你認識真實自我與道德理想之間的落差,同時告訴你怎麼做可以變成更好的人,以及如何避免以道德苛責他人或道德造神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各界讚譽推薦☆看見內心深處各式各樣的想法,也就看見了真實的自己。看清了自己,也就更能看清眾人……活得真實,就能精彩。那是一種內心自由的解脫,也是一種幸福的喜悅。這本書能夠協助你,完成這樣的一場生命蛻變。――冀劍制,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☆知名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過,我們討厭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特質,都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。克里斯蒂安‧米勒告訴我們,成就德性之道在於對自己的品德保持謙遜,以及接受他人的缺陷。在需要誠實與寬厚作為解藥的現代社會,這是一本珍貴的寶藏。――E.J. DIONNE JR.,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、喬治城大學講座教授☆品格這個主題永恆又及時。在這本論理清楚的書中,克里斯蒂安‧米勒指引有興趣的讀者認識品格的現代科學,除了強調其道德層面,也提供實際且有益的建議作為精進品格之用。――ANGELA DUCKWORTH,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☆克里斯蒂安‧米勒教授說這不是一本自我成長的勵志書。別相信他。當然,書中沒有許多指示和小技巧,讓你可以神奇似的變成一個更好的人。但如果誠實、自我認識、明辨是非的同理心對道德生活來說很重要,那麼本書對你就會有所幫助。認真想要踏上品格之路的人,都應該隨身攜帶這本書。――JAMES K.A. SMITH,加爾文學院哲學教授☆一本充滿洞見的書,匯集各式研究資料,由通透理解品格的克里斯蒂安‧米勒教授寫就。想要對品格的重要性有不同理解與詮釋的人都必須一讀。――JAMES ARTHUR,英國伯明翰大學品格與美德中心主任 詳細資料ISBN:9789864775231 叢書系列:哲學人 規格:平裝 / 320頁 / 21 X 14.8 X 1.6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出版地:台灣 適讀年齡:0歲~99歲 本書分類:人文史地> 哲學> 概論 本書分類:社會科學> 心理學> 概論  內容連載第三章 助人為快樂之本? 或許少數幸運兒在助人這個品格層面上具備德性,但多數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 前面已經用了兩章的篇幅討論德性,也理解為什麼要努力培養德性。但我們的品格究竟是什麼樣子?家人、朋友、商場或球賽裡遇到的陌生人又如何?大家的品格是否禁得起考驗? 或許多數人都已具備德性,滿足於自己美好的品格,收穫前章提及的種種善果。但你真的相信嗎?尤其今時今日?隨便一翻,近代史上有兩次世界大戰,蘇維埃政權肅清了兩千萬人,在中國整肅異己的受害者更高達四千五百萬人,放眼望去世界各地都有人挨餓受凍,但多數人無動於衷。類似事件罄竹難書,只消看看晚間新聞也令人心寒──行文之際,ISIS斬首了美籍記者,烏克蘭、以色列、伊拉克、利比亞、阿富汗、敘利亞等國深陷戰亂。怎麼看都沒辦法拍拍人類同袍的背說,我們德性很好。 話雖如此,卻也無須斷言人類道德淪喪。另一種可能是大部分人沒問題,但造成各種禍亂的少數「爛蘋果」得到過多媒體關注。此外,眾所周知媒體傾向報導負面新聞,對無私、犧牲、愛這種主題較不感興趣。 所以先別看新聞吧,為求謹慎還是藉助經過控制的心理實驗來檢驗品格比較準確。理想中的實驗應當從日常生活觀察個人的道德行為,而且當事人不能知道自己正在被實驗。如果無法實現這種條件,至少也得營造最貼近真實世界的實驗情境。 接下來四章的焦點就是這類研究。讓我們透過心理學家所做的有趣實驗,細細審視我們在助人、傷人、說謊、欺騙這些方面的行為傾向。 你會伸出援手嗎? 週六午後你一個人在附近的購物中心悠閒散步,看到前面有個婦人提著裝滿商品的袋子,但袋底裂了一條縫,糖果一顆顆掉出來,而她本人似乎還不知情。四周沒有其他人能告訴她,你會怎麼做? 當然是過去幫忙!或許幫忙撿糖果,或許出聲提醒她。總之,你一定會做點什麼,對吧? 你可能正暗忖:多數人都會去提醒她,不是嗎?一看就知道有問題,花幾秒鐘提醒對方有什麼困難的,何況會去逛街的人通常就不趕時間啊。對方收到提醒後會很感激,學校老師(和媽媽)不都教我們助人為快樂之本?看完整內容連載 主題活動不只是命好,他們還是承繼先人權力的特權血脈! |
詳細商品說明
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bb01v11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